预防脑卒中的“输液疗法”:靠谱还是噱头?|真相解码

人卫健康
2025-07-28

每年一到春天或秋天,神经内科的门诊就会热闹起来,原因是很多患者会在这段时间找到医生主动要求输液。

“大夫,我春秋两季都要输液,用于预防血栓,您给我开药吧!” “大夫,我身边的人都说春天、秋天要输液,疏通血管。

“每年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卒中发作”在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中广泛流传,这种来历不明的防病治病理论对于他们而言,有时候甚至成了一种心理依赖。

很多人甚至认为,脑卒中就是血管堵了,只要输液,就能缓解血管的堵塞情况,对脑卒中起到预防作用,如果今年没输液,就是没预防到,自己患脑卒中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在换季的时候提前输液,达到“通血管防脑卒中”的目的,毕竟不能和脑卒中这个可怕的对手毫无准备地“过招”。


1.jpg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其实,“定期输液预防脑卒中”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面对一脸虔诚地要求输液“通血管防脑卒中”的患者,医生每每都要苦口婆心地将其劝退,这是为什么呢?

在大众心目中常用的“通血管防脑卒中”的输液用药,一般多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扩血管的西药。不论是上述两种中的哪一种,作用时间一般均为6~8小时,只能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不可能长时间地疏通血管、预防脑卒中。


2.jpg


读到这里可能读者会想,即便是暂时性的预防,反正也没什么危害,为什么说“定期输液预防脑卒中”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这些药物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进入血管后究竟做了些什么。

上述药物通过静脉进入人体内,作用于血管,其作用机制均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进而改善脑灌注。药物发挥的这些作用,等于提前透支使用了“血管被扩张,血流被加速”的能力,等真正脑梗死需要输液时,往往就会出现药物耐受、效果欠佳的情况。


4.jpg


需要注意的是,盲目输液的危险远不止于此。脑卒中实际对应着临床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即脑梗死和脑出血。

脑梗死是脑血管内形成血栓,这时候输液也许能够缓解一部分病情。

脑出血则不同,它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微动脉瘤形成等基础疾病,再盲目跟风输液的话,就很有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进而导致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些都是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可见,盲目“定期输液通血管”很有可能预防不成反招病,造成终身遗憾。


3.jpg


再次强调,输液无法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想要通过定期输液来预防脑卒中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部分人群一般心、肺、肝、肾功能都在减退,除了要承担上述风险外,过多输液还会增加各脏器的负担,这些都有可能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危险。


5.jpg


既然不能通过输液的方法预防脑卒中,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这些危险因素会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闭塞,直至引发疾病。但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改良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来改善。

1.在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做好脑卒中筛查。

2.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脑血管病的规范性预防治疗,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者应坚持规范用药控制病情。

3.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二级预防(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

4.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避免感冒;作息规律,避免熬夜、疲劳;适当运动,避免大汗、大渴;忌烟、酒,饮食清淡,避免便秘。

综上,在谈脑卒中变色的今天,千万不要再盲目跟风输液,而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


内容来源:人卫健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