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大基石

2025-10-12

健康四大基石,是指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心理平衡。

黄帝内经也有说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膳食宝塔1.png


食饮有节——避免暴饮暴食,主张均衡饮食

起居有常——规律作息。古人日出而作与现代不熬夜理念一致,睡眠不足会损伤肝血

不妄劳作——适量运动,不偷懒不过度

形与神俱——身心健康

从以上古今定义可以看出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医生。很多人误以为,健康是医生的事情。

事实是,人们通常只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去找医生,暂且不说医生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先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身体的不舒服是谁造成的?第二个问题是,医生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跟你做个性化沟通么,会认真的帮你去寻找病因么,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么?

比起医生的治疗,昂贵的营养品,我们自己在饮食,运动,睡眠和情绪这四个方面做出的主动改变,才是实现健康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之一。


膳食宝塔2.png


基石一:合理的饮食


饮食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身体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吃什么

饮食的部分,在我另外一篇文章也有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我家餐单结构的变化,看看你吃对没有?


关于饮食的几个小知识:

1. 吃饭时间:早餐7-9点,午餐11-13点,晚餐17-19点

吃饭时间遵循人体生物钟,7-9点是胃经工作时间,早餐要吃好要吃饱,碳水可以多一点,全身气血这两个小时集中在胃里,此刻胃的工作效率高,吃进去的东西都能消化掉。

11-13点是心经工作时间,午餐吃的精致不是精细,全身气血此时集中在小肠,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2. 吃饭吃7,8分饱

3. 晚餐哪怕不吃,也绝对不要吃的过饱。不建议吃夜宵,晚间要让身体进入休息状态,而不是继续消耗气血去消化食物

4. 多吃素,少吃肉

5. 饭前喝汤,细嚼慢咽

6. 每天至少吃够12种食物,每周至少吃够25种食物


基石二:适量的运动


运动的关键在于适度,既不是不动,也不是过度运动

运动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懂,但现实情况经常是,要么工作太忙或者太累,没时间运动或者只想躺着;要么就是跟风去健身房,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过度运动反而消耗身体。

运动的最大的好处在于行气活血。

运动过程中,心率增快,心脏在单位时间内射出的血的流量和流速都变大了,自然气血就通畅了。

运动能改善心功能,让血液更顺畅地流到全身,给脑、肝、肾这些重要器官供血供氧;能增加肺活量,让我们呼吸更轻松;还能强化肌肉、骨骼,防止肌肉和骨质的流失。

运动时分泌的“多巴胺”、 “内啡肽”,还能帮我们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运动小建议:

1.如果工作太忙,可以珍惜走路的机会,比如把坐电梯改成爬楼梯,下班回家的路上,预留一定的距离用来走路回家。

2.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抖抖操,律动操,或者拉伸动作。

3.把周末在家里躺的时间,腾挪一点出来运动。

运动最重要的是让身体动起来,保持气血流畅,而不是把运动变成一种负担。


基石三:充足的睡眠


人体自带生物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也想早点睡,但是睡不着啊。曾经的我也有过失眠的问题,睡不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睡前太兴奋。大脑太兴奋根本停不下来,自然就睡不着;

2. 睡前玩手机。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帮助我们入睡的关键。这也是为啥婴幼儿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灯的原因所在;

3. 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入睡困难。

关于睡眠的几点小知识和小建议:

1. 每天11点前要睡着;

2. 每晚睡眠时长7-8个小时;

3.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熬夜是透支生命的做法;

4. 睡前一小时,主动隔绝手机电脑,换成看纸质书,或者听一些硬核知识的书籍;

5. 有意识的缩短晚上聚会时间,不要太晚回家;

6. 早睡的关键也是早起,养成早起的习惯,把晚上加班改成早起搬砖。


基石四:心理平衡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现在这个时代,情绪问题越来越常见,焦虑,抑郁,压力大,想不开,放不下,背后藏着太多时代印记;

每天刷手机被海量信息轰炸,看到别人的“完美生活”就忍不住对比,越看越焦虑;

注意力被短视频切割的支离破碎,连静下来看一本书都很难,慢慢变的浮躁;

物质越来越丰富的背后,如果精神世界没有同步跟上来,反而影响了一些人的价值观,无形中给自己添加世俗烦恼;

如今的职场环境,年轻人越来越内卷,中年人担心失业危机,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当人在开心的时候,产生多巴胺这类益性激素。反过来,当人处于压力或者负面情绪的时候,身体会产生负面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压力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重要的脏器会缺氧缺血,会导致血管运动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身体不同的部位就容易出问题。

那要如何平衡心态?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意思是保持心态平和,不被外界的纷扰牵着走。

不用强迫自己必须开心,但一定要学会远离内耗。

让你不舒服的人际关系,别勉强维系;时间多花在让你舒服的人际关系上。

工作再忙,也留一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是发呆也好。

那些让你内耗的人、事、环境,该断就断,这非常重要。


结束语


健康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事

我们总想着靠一颗药丸、一位神医快速解决健康问题,却忘了最根本的健康,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的吃饭、睡觉、运动、情绪里。

这四个“基石”,不用花很多钱,也不用费很多劲,只需要我们多一点用心。

好好吃一顿饭,别敷衍;

早点放下手机,睡个好觉;

每天动一动,别偷懒也别过度;

远离消耗你的人事物,让情绪放松一点。

健康就像种树,不是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就能长大,而是需要慢慢滋养、耐心呵护。

从今天开始,试着调整这四个“地基”,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疲劳少了,胃口好了,睡眠好了,每天乐呵呵的。

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也是最踏实的幸福!

分享